查看2017年濟南創新經濟建設的成績單,不難發現2017年濟南科技創新創業環境十分友好。濟南全市共新增眾創空間、科技領域專業孵化器四十六家。其中,市級以上專業孵化器三十四家,孵化器基地建設總面積120萬平方米。
為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地方政府提供各類政策優惠全力支持。2017年全年度,濟南合計為三百余家高新技術企業予以稅收減免優惠共達13億元。此外山東省、濟南市及各區級政府還聯合為168家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提供了一億元的研究開發財政補助。而其中爭省級補助達到了山東省該年在研究開發補助預算的四分之一。
山東各級政府的大力投資是有回報的,在長期持續的投入下,有研發投入的工業企業占比達到35%以上,納入統計范圍企業投入增長12%,占GDP比重達到2.5%;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22家,總數已達370家。這大大增強了該區域內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2017年里新增有效注冊商標1.5萬件,使得商標總量達到11.5萬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0億元;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只有少量的企業研發總部被成功引進,而大型研究院或大型的研究所則更是少之又少。而更重要的是缺乏能為創新創業服務的高端專業孵化器團隊,這進而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無法順利實現。為扭轉此困局,濟南市的領導核心明確了多個須在2018年完成的科技創新任務:工業產值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需達到46.63%,即需有1.5%的增長;擁有1200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國家特色產業基地創新平臺5家;新增三十家眾創空間、九家市級以上專業孵化器,使得創新載體的總量達到188家,并利用好創新服務平臺,進一步加速提升產業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