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煙雨綠漸濃,梨花風起正清明。
清明是中華民族的古老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氣清景明時,春色正怡人,在禮敬祖先時慎終追遠,在踏青游春中感悟生命,清明,是一個極具情味的日子。
折菊掃墓,追思故人,它有著濃濃的傷感。攜著思念一路雨上,追憶曾經舊時光,依稀又見舊模樣。有些人雖已離去,卻活在了世人的心底,留下的記憶是永遠的風景,帶給我們的愛是一生的治愈!
迎風踏青,看花賞景,它有著淡淡的歡欣。清明正逢四月天,人間春暖,遍地詩意,與親友相約為伴,于祭掃后徜徉自然天地,看春花有色,聽春水有聲,品春意有情,令人神清氣爽,緩解悲傷情緒。
當相似的風輕輕吹起,夢回舊時故里,“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在這個思鄉念人的日子里,感悟存在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無論走了千里萬里,都要記得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弘揚傳統孝道又凝聚親情,清明,不僅是一個節日,一個節氣,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